扫描关注微信
知识库 培训 招聘 项目 政策 | 推荐供应商 企业培训证书 | 系统集成/安装 光伏组件/发电板 光伏逆变器 光伏支架 光伏应用产品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市场 » 正文
 
迟到的多晶硅双反终裁 权衡上下游
日期:2014-05-12   [复制链接]
责任编辑:sara 打印收藏评论(0)[订阅到邮箱]
中国对欧盟多晶硅“双反”调查的大棒终于落锤。从5月1日起,产自欧盟的多晶硅产品将面临被征收两年的反补贴、反倾销税。“双反”调查始于2012年11月1日,通常应在2013年11月1日前结束调查。但由于“情况复杂,则延期至2014年5月1日”。

一位国内多晶硅企业高管透露,瓦克的游说和中国下游厂商的抵制均是终裁被延期的原因。德国瓦克公司是欧洲最大的多晶硅生产商。此次“双反”调查终裁中,由于瓦克与中方达成了价格承诺,因而被免于征收反倾销税。

事实上,对欧美多晶硅产品征收高税率是中国下游电池、组件厂商不愿意看到的情况。英利内部人士称,这会增加企业的成本。

迟到的终裁


商务部终裁决定,此次反补贴税率为1.2%,反倾销税率则有两个级别,瓦克化学的倾销幅度(即税率)为14.3%,其余多家欧洲企业的倾销幅度为42%。

欧盟多晶硅企业中,瓦克是其中最大的一家。其他涉案企业还有德国的SchmidGroup、JointSolarSilicon,意大利的MEMCElectronic、SILFABS.p.A、EsteluxS.r.l和西班牙的Si-likenSpain等公司。

但由于瓦克化学已提前与中方达成价格承诺,因而其应免于征收反倾销税。业内人士称,瓦克承诺的价格大概在24美元/公斤左右。

此次“双反”调查由江苏中能硅业、江西赛维LDK、洛阳中硅、重庆大全新能源四家多晶硅企业共同发起。

这四家公司是国内多晶硅的主要生产企业。在2012年前6个月,其国内占比为78.62%。

2012年1月,上述四家企业曾向商务部正式提交了申请,要求对美国产多晶硅进行“双反”调查。

6个月后,商务部正式对欧盟多晶硅倾销和补贴情况立案。

当时,中国商务部的“双反”调查被认为是配合下游光伏同行,对欧美“双反”行为的反制。

2011年11月,美国商务部就中国光伏“双反”立案调查;一年后,欧盟也发起了对中国光伏产品的反倾销、反补贴调查。

按照相关规定,正式立案调查期限一般为一年。也就是说,通常终裁结果应在2013年11月1日公布。

但此后商务部多次推迟公布终裁结果。这期间,瓦克公司在中国的游说也悄然开始。

上述国内多晶硅企业高管称,早在2012年底,瓦克就成立了一个专门的团队来中国,拜访了数家国内光伏下游企业。

参与过与瓦克谈判的人士称,国内排名靠前的几家大的组件厂都从瓦克那里进口硅料,并且多数还与瓦克签订了长期供应合同。

“瓦克深谙中国下游厂商的心态。一旦中国政府对瓦克征收高税率,那么随之可能就会转嫁到了国内下游企业身上。在现在光伏不景气的背景下,下游厂商可以说经不起折腾。”该人士说。

在瓦克的游说下,商务部不仅推迟了初裁结果,终裁也被推迟到了5月1日。

权衡上下游

另一个原因则是来自国内下游众多组件、电池厂商的压力。相对于上游多晶硅生产企业来说,下游电池、组件厂商在过去两三年日子过的更为艰难。“如果对欧美韩三国进口多晶硅征收高税率,中国下游厂商的资金压力都将骤增,因为它们与国外多晶硅企业都签订了巨额长单。”上述参与过与瓦克谈判的人士说。

接近商务部公平贸易局的人士称,商务部必须权衡上下游企业利益,不能只顾一端,而忽视另一端。

过去两年,进口自欧美韩三国的多晶硅价相对于中国厂商的价格要低的多。

数据显示,2013年12月,中国多晶硅进口量为8548.9吨,平均单价为19.1美元/公斤。

2014年我国多晶硅需求量大约在14-17万吨左右,而国内多晶硅产量预计在10万吨左右,进口量则预计会在4-7万吨之间。

洛阳中硅一位高层称,它们的价格曾一度低于17美元/公斤,相比之下国内的厂商成本普遍在20美元/以上,高的更是达到30美元。

“国外诸如瓦克、OCI,都是大企业,它们甚至不惜亏损卖给中国下游企业,并且量越来越大,这绝对构成倾销。”该高层说。

在国外厂商的价格战下,国内的多晶硅企业曾一度仅剩6家尚且开工生产,85%以上的企业停产。截至2013年上半年,国内已投产多晶硅企业为43家。

在此背景下,上游厂商一直希望能够通过“双反”调查来扼制国外厂商的倾销行为。

事实上,今年1月底,中国商务部已经发布了对美、韩进口多晶硅的终裁决定,来自美、韩的多晶硅产品将被征收2.4%-57%的反倾销税和0%-2.1%的反补贴税。

对于此次对欧、美、韩三国多晶硅产品进行的“双反”终裁结果,国内上游厂商普遍感到失望。

洛阳中硅上述高层人士称,终裁结果的征税力度不大,在该税率下从这些国家进口的多晶硅依旧有优势。

但对下游厂商而言,终裁结果“可以接受”。

“跟中国电池、组件出口到美国可以转道台湾避税一样,国外硅料厂商也在通过这种方式避税。”接近商务部公平贸易局的人士透露。

终裁结果公布后,美国生产的多晶硅将很难直接进入中国市场,但其仍然可以通过加工贸易、转口贸易等方式进入中国。数据显示,11月份从台湾进口多晶硅量增至792吨高位,占总进口量的10%。

而根据瓦克与中国达成的价格协议,业内预计该公司达成的价格在24美元/公斤,这与国内厂商的价格相差无几。

“在价格相差不多的情况下,肯定还是会选择进口的硅料。相比之下,进口硅料的品质更好些。”英利一位高层人士说。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阳光工匠光伏网】官方微信
投稿热线:0519-69813790 ;投稿邮箱:edit@21spv.com ;
投稿QQ:76093886 ;投稿微信:yggj2007
来源:经济观察报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图文新闻
 
热点新闻
 
 
论坛热帖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会员服务 | 企业名录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苏ICP备080056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