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关注微信
知识库 培训 招聘 项目 政策 | 推荐供应商 企业培训证书 | 系统集成/安装 光伏组件/发电板 光伏逆变器 光伏支架 光伏应用产品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企业 » 正文
 
英利:昔日光伏老大“跑龙套”多方角力债务重组
日期:2018-01-15   [复制链接]
责任编辑:xiaoguang 打印收藏评论(0)[订阅到邮箱]
 编者按:时间进入2018年,英利走过了债务重组的整整两年。两年期间,英利已经吸引到多家有意投资的投资人,但仍迟迟未公布战投以及重组方案,反而遭遇供应商巨额索款和债权人起诉事件。

自保定市中心驱车四公里许,临近保定市北三环,一栋占地48亩的高大建筑耸立在恒源路路边,建筑外表被光伏电池覆盖,建筑内椰树、榕树、竹林密布,这就是号称北方小南国、保定一大景点之一的低碳公园。

2015年8月12日,低碳公园开园,迎来保定市民追捧,两个月之后,公园的主人、昔日光伏巨头、中国第一家赞助世界杯的企业英利发生了震惊世界的违约。

时间进入2018年,英利走过了债务重组的整整两年。两年期间,英利已经吸引到多家有意投资的投资人,但仍迟迟未公布战投以及重组方案,反而遭遇供应商巨额索款和债权人起诉事件。

“我们怎么可能挑呢?”

当被问及债务重组两年来仍未宣布战投的问题,一位英利高管反问道,“现在我们只是想确保投资人的策略是对公司长期发展有利的”。

新京报记者走访获悉,两年来英利大幅瘦身,公司人数减少1/3,农业、贸易等副业也从英利母公司英利集团剥离出去。同时,公司高层“换血”,创始元老向职业经理人团队“让位”,公司激进扩张戛然而止,经营风格变“温和”,但昔日的军事化管理风格仍有所保留。

巨亏中的自救:剥离“瘦身”、卖资产


对于亏损等困难,英利称,现在的困难不是产品没人要,而是钱少、转不动、开工率低。

英利债务重组已走过两年。这两年光伏行业走出产能过剩危机,但英利仍未走出亏损和债务“泥潭”。

2015年10月,英利子公司保定天威英利新能源有限公司一笔超10亿元的债务未能按期足额兑付,步入债务违约。2016年5月,天威英利发行总额14亿元的债券也宣告违约。

两次债券违约,标志着世界最大的光伏企业之一英利走入困境,超百亿的银行负债惊动世界。

英利总部位于河北保定,2007年在纽交所上市,曾是中国乃至全世界光伏业巨头之一,以“首家赞助世界杯的中国企业”而被外界知名。

随着2015年以来违约事件爆发,资金紧张、巨额亏损、债务重组成为两年来笼罩在英利头上的关键词。

近期,处于债务重组中的英利绿色能源公告显示,2017年三季报净亏损23.44亿元(3.5亿美元),亏损面环比扩大7倍。新京报1月8日报道称,英利还遭遇到了供应商赫姆洛克的巨额索款和债权人华泰证券的起诉。

一位英利中层人士此前向记者强调,三季报中的亏损很大一部分是减值,只是财务报表上的体现,不一定对现金流等公司经营产生实质性影响。

巨亏之中英利“续命”,有赖于银行的支持。

1月10日,一位英利高管告诉新京报记者,“2016、2017年都已证明,只要历史债务不带来压力,公司不会出现垮台的局面。现在银行这边基本上(的政策是)停息挂账,银行保证不抽贷。”

此外,英利如今正想方设法制造现金流,包括用出售资产等方式。

2015年4月,英利发布公告称,子公司六九硅业已同保定相关部门签署协议,将六九硅业的闲置土地出售,作价5.88亿元。新京报记者1月10日获悉,该笔款项已经到位。

“这几年英利一直在瘦身,不用的车等资产,该卖的卖”,上述英利高管称。

2012年高峰时,英利员工曾高达一万六七千人,而最新的数字是一万左右,这意味着英利和高峰期相比减员幅度超1/3。“2015年最难时,高管六七个月不拿工资,员工有三个月迟发工资;连电费、社保都欠。”英利高管透露。

不仅如此,不仅是上市公司,整个英利集团也在“瘦身”,先后剥离掉的有农业、贸易、建筑安装等业务。

对于剥离原因,英利高管指出,“苗总(指苗连生,已卸任英利集团董事长)和英利集团给上市公司提供了七八十亿的担保,上市公司的亏损和重组肯定会影响这些行业的发展,而且精力也需要集中,就卖掉、停掉。”

除了瘦身,新京报记者此前获悉,为提升产能利用率,英利给同行大规模做代工,合作对象包括天合光能等企业。对此,英利方面确认确曾对外做过代工,不过“现在代工不是特别多,主要是自有产能。”

代工现象减少,有赖于行业的复苏。近年来,光伏行业持续景气,包括隆基、通威等企业都实现满产满销,部分时期产能利用率超过100%。

英利方面强调,“我们现在的困难不是产品没人要,而是钱少、转不动、开工率低,产能利用率现在有百分之七八十,2015年时产能利用率最低,当时仅为50%。”

激进扩张戛然而止,昔日组件老大“跑龙套”

新管理层经营风格变“温和”,多采取与别的企业合作,以无形资产入股,占小股。对于与别的企业合作推进的零碳小镇,公司称,投资的并非英利,我们只是配合,人家吃肉、我们喝点汤。

在想方设法制造现金流的同时,英利以往的激进扩张戛然而止。

2007年,英利向外披露十年规划,在保定投入1228亿元资金,打造年销售收入3055亿元的新能源产业园区。2013年,巅峰期的英利进行“二次创业”,公司主要领导前赴该地密集考察,“千亿决战下游光伏电站”战略引外界关注。

“实话实说,太激进了,风险意识不够”,对于英利前期的大跨步扩张,一位英利高管反思道。

不过,他也强调,行业过去那些年都是这样,“这种错误的责任也不能推给别人,最终决策是我们自己”。他还解释称,外部市场环境变化太大,比如欧盟和美国的“双反”对其国际市场的负面影响是巨大的。

2016年7月,上述激进扩张的主导者苗连生辞去英利集团董事长一职,引发外界关注和猜测,不过英利并未对外详细解释这一人事变动。

1月10日,英利方面对新京报记者回应道,(苗连生辞职)目的很简单,现在这个阶段需要的是处理危机,旁观者清。

“过去发展快,决策快,甚至很多管理很粗放,偏军事化管理,这种文化适合创业型和高速发展时期,需要执行力强,现在不能再靠‘喊喊口号’”,英利回复新京报记者称。

英利方面称,“苗总卸任时,一些年纪比较大的高管逐步都退了。现在高管基本都是‘七零后’,小的有‘八零后’。”

新京报记者获悉,如今英利内唯一创业元老就是苗连生,其他高管基本上是职业经理人,已无和苗连生同辈、共同创业的人。

在职业经理人主导下,英利的发展节奏骤然转折。

2017年以来,隆基、通威、协鑫等新兴光伏巨头纷纷掀起新一轮的产能竞赛和融资大战,而昔日组件老大英利一直保持低调,其采取的扩张方式较为“温和”。

据英利方面透露,2016年以来英利与多个企业合作,由对方投资建厂、出资金,英利以无形资产入股,持有小股份,带给他订单、管理、技术,产品卖出去双方分成。如今,这部分产能已有约1GW多,相当于其总产能1/3。

不过,英利方面未透露合作企业名称,只表示是民营企业。

2017年11月,英利集团与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旗下单位签署协议推进太行凤凰谷·中国零碳小镇建设,这成为我国首个零碳小镇项目。

尚处于债务重组中的英利何来资金投入?1月10日,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一位英利高管澄清道,零碳小镇不是英利的零碳小镇,别人牵头,我们配合,利用苗总、英利在行业内的人脉、资源,支持他,配合他跑手续、规划等。

“投资不是我(指英利集团),是中建牵头。我们没有能力做这么大的项目”,他说,“简单说就是人家吃肉、我们喝点汤”。

虽然苗连生辞去了英利集团董事长,但他缔造的融汇传统道德观和军事化管理的企业文化印记在英利厂区内仍然无处不在。

1月10日,新京报记者来到低碳公园西部不远处的英利厂区,大门口显赫位置打着“勤奋、诚实、道德、忠义”的口号,贴着《弟子规》的光伏组件车间正在生产。一位英利员工告诉记者,“现在每天早上上班先跑步,这都是苗总亲自提倡的。”

“他是以厂为家的人,现在每天也都在厂里”,一位英利工人说。

两年未落定:债权人、投资人和企业多方角力

虽获支持,债务重组和引进战投两年仍难以落定,有债权人起诉;英利高管称,引进战投一直在谈,多家企业已经做了尽职调查,在其看来,引进投资人最大的障碍是“和银行把债务问题谈清楚。”

在通过多种方式寻求“自救”,并停止大规模扩张,强化职业经理人精细管理后,英利债务重组仍未完成。

自从2016年初传出债务重组消息后至今的两年时间内,再无相关音讯。这期间英利与债权人如何角力,为何迄今仍无成果成一大谜团。

新京报记者获悉,2016年4月,关于英利的债权人委员会正式成立,其中最大债权行为国家开发银行,该债委会也是由国开行总行牵头,由国内主要大银行等方面成员组成,其主要工作包括将现有债务的期限、利率重新调整,同时引进战略投资,自从2016年至今,债委会已召开了多次会议。

在英利总部,国开行常年有一位处级干部驻点,一周内有多天在这里办公,并参与重要的经营管理会议。

据英利方面称,在债权人支持下,已有多家企业有意投资英利。

早在2015年,有媒体报道称,联合光伏表示,愿意与其他国家支持的企业或太阳能公司合作,以帮助英利“渡过难关”。

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上述英利高管拒绝透露战略投资人的名称,其表示,2016年就有(战略投资者在谈),现在也有的在谈,有些已经很深入了。从2016年到现在,有两到三家一直在沟通。不少于两家企业已经做了尽职调查。

“他们实力很强,不是英利的竞争者”,这位英利高管称。

为了引进战略投资,英利作出的让步不算小,公司控股权都已摆在谈判桌上。

“从我们角度,控股权一直就不是障碍。我们不会以控股权作为选择战投的条件”,英利高管回应称。

面对债权人和投资人,英利一方也并非没有筹码,“现在什么事都在商言商,为什么银行不告我们破产,而是选择引进战略投资人解决问题,是他们分析后,认为我们是可以产生现金流的企业,比如欠了一百块,两年还不了,要分五年八年。”

然而,英利至今没有宣布债务重组和引进战投方面的重大突破,而债权人似乎已等不及。

2017年9月,英利发布公告称,公司被一家持有中期票据本金为6570万元的债权人发起诉讼,要求兑付相关款项。1月7日,新京报报道称,发起诉讼的债权人即华泰证券。

当被问及债务重组两年为何难以完成时,英利高管解释道,“很少有重组能够半年完成的,有很多事还得平衡。没必要定一个时间点。需在债委会统一安排下,有序推进。”

在这位英利高管看来,引进投资人最大的障碍是“和银行把债务问题谈清楚。”

■ 对话

英利集团董事长王亦逾:

英利没有考虑过破产,退不退市不是核心问题

在违约案发生多年后,昔日光伏巨头英利方面首次遭遇债权人起诉,另外公司也面临供应商索款事件。1月10日,英利集团现任董事长王亦逾(以职业经理人身份担任一把手,并在英利集团旗下上市公司YGE担任首席财务官)接受新京报记者独家专访称,对华泰证券还款计划是伴随着整个债务重组的安排而统一进行的,公司定期会就经营情况与中票持有人进行沟通,希望给债委会更多时间,对大家最有利。

华泰证券起诉

“希望给债委会更多时间,对大家最有利”

新京报:之前我们报道违约以来第一次起诉英利的就是华泰证券,不过华泰证券至今也没有回应,请问他们为何起诉英利?

王亦逾:很正常。在商言商,人家都不开心,华泰证券是国有企业,必须有所作为,行使法律权利是很正常的。

新京报:他是债委会成员吗?

王亦逾:不是。债委会都是银行,但它了解债委会信息。

新京报:债委会怎么看这件事?

王亦逾:表示理解,配合我们一起和华泰解释。

新京报:华泰证券等中票持有人这边我看到也有定期开会,他们这边和银行为主组成的债权人委员会一样,对英利有很大影响力吗?

王亦逾:公司定期会就经营情况与中票持有人进行沟通。

新京报:现在华泰证券起诉的事情,还是在和他们围绕管辖权进行沟通?

王亦逾:我们也在保持沟通,希望给债委会更多时间,对大家最有利。

新京报:根据英利子公司天威英利公告,债权人要求制定还款计划,天威英利为何做不到?

王亦逾:这是他们尽职勉责的要求,但实际上我们跟他们很坦白,这个还款计划不是我们企业制定的,是伴随着整个债务重组的安排而统一进行的。

供应商索款事件

“当时签的时候价格高,付款条件苛刻”

新京报:我们早前报道,对英利进行巨额索款的供应商就是赫姆洛克,请问跟赫姆洛克的合同有无履行过?

王亦逾:履行过。当时签的时候价格高,付款条件苛刻,现在难以按照当时价格执行。他可以从法律上伸张权利,但不代表实际最终解决靠这个。更何况我们硅料长单有好几家,另外几家都修改了。

新京报:修改的有哪些?

王亦逾:不便透露。

新京报:现在多晶硅供应稳定吗?

王亦逾:稳定。

新京报:也就说,对他们追索也不奇怪?

王亦逾:我个人觉得不奇怪,他们的商业风格。何况双方一直在保持着顺畅的沟通。

退市风险

“传统融资渠道早断了,退不退市不是核心问题”

新京报:2017年,英利曾发公告,收到纽约证券交易所“退市警告”,因公司过去连续30个交易日平均市值低于5000万美元,同时上一财报期末股东权益低于5000万美元,低于纽交所持续上市标准规定的条件。根据最新数据,英利的市值仍然只有三千多万美元。而最近几个月,国内光伏股票都在大涨,为何英利市值还这么低?

王亦逾:第一,这个跟投资取向有关,中国市盈率倍数很高,第二,国内光伏企业基本都是新生代,纯粹做组件制造的几乎没有;第三,我们也不是退市。这个是因为不满足纽交所持续上市条件,所以收到纽交所警示通知,之后公司向纽交所提交了商业计划书,并获得纽交所认可,按照规定,公司有18个月的观察期或者恢复期(2017年2月9日-2018年8月9日)来改善市值。

新京报:如果不能满足上述条件,就要被转到OTC(场外交易市场)吗?

王亦逾:是。主要改变的是公司股票交易的方式以及之后的股权融资方式,除此以外的公司的生产运营还是正常进行,公司也仍然是美国证券法和公司法意义下的公众公司。

新京报:现在转过去了吗?

王亦逾:没有。我们目前处于18个月的观察期,现在说转过去为时尚早。

新京报:但转板会不会对融资便利性造成负面影响?

王亦逾:说句实在话,别说我们,天合为何退市、晶澳为何启动退市,就是因为在那边的传统融资渠道早断了,很难融到钱。

新京报:美国投资人不看好这个?

王亦逾:投资人更现实。一般买股票,要么炒作、要么长线投资。太阳能早过了高速发展期,这完全是个投资取向的问题。

新京报:英利有没有考虑过退市?

王亦逾:没想过。退不退市不是我们现在的核心问题。我现在只会考虑有助于重组推进的事情,退市对重组没什么推进。

新京报:2016年5月,英利股价突然暴跌,当时有媒体提及了英利刚刚对外发布的2014年年报中的个别内容,即英利自己认为其债务状况可能会引发一系列的风险。但你当时接受采访时表示,这是一次正常的风险披露,个别人士的解读有些过度。后来英利果真陷入违约,外面对你的这个言论非议非常多。

王亦逾:这个我觉得很正常,从我个人来说,我犯不着违反上市公司披露规则的事情。那时候没有违约,我们已经做了风险提示,我们尽了我们的义务。违约了,我们提示。但没违约之前,我们只能按照上市合规的要求,基于当时的情形和管理层的判断来进行合理的风险提示。从披露角度,不管是说好说坏,都需要有实质性的依据。

破产

“破产没好处,英利没考虑过破产”

新京报:英利有没有考虑过破产?

王亦逾:没有。一个正常的企业,除非为了逃债,才会考虑破产。破产对我个人、对管理层、对公司、包括对投资人都没有好处。

新京报:苗连生有没有?

王亦逾:也没有。

新京报:从违约到现在,最低谷是什么时候?

王亦逾:2016年上半年,大家情绪比较低落,也有一些业务员离开,也正常。

新京报:雄安新区宣布后,英利集团旗下的因能公司宣布,2017年5月1日-2017年10月1日期间,将面向雄安新区所有光伏电站业主提供免费维护。有人说英利在作秀?

王亦逾:它(雄安新区)如果安了光伏,我愿意给它维护,不要钱我也愿意做。

英利债务重组大事记

2015年10月,英利子公司保定天威英利新能源有限公司一笔超10亿元的债务未能按期足额兑付,步入债务违约。

2016年年初,多家媒体报道了一份银监会关于印发《英利集团资产债务重组工作座谈会会议纪要》的通知,其中指出,英利是全球最大光伏制造企业之一,掌握多项核心技术,社会影响大,银监会和国家能源局支持对英利资产债务重组。

2016年4月,关于英利的债权人委员会正式成立,其中最大债权行为国家开发银行,该债委会也是由国开行总行牵头,由国内主要大银行等方面成员组成。

2016年5月,天威英利发行总额14亿元的债券也宣告违约。

2016年7月,苗连生辞去英利集团董事长一职,引发外界关注和猜测。

截至2016年9月末,公司短期债务高达62.64亿元,资产负债率已达99.48%。

2017年4月,中诚信国际公告称,将英利中国的主体信用评级从B下调至CCC。

2017年4月18日,由主承销商交通银行召集债权人2010年度第一期中期票据持有人会议,要求天威英利制定还款计划,明确具体还款措施。

2017年9月,在美上市的英利发布公告称,公司被一家持有中期票据本金为6570万元的债权人发起诉讼,要求兑付应付金额。

2018年1月7日,英利向新京报记者确认,发起诉讼的债权人为华泰证券,这也是债券违约事件发生以来首次有债权人发起诉讼。

原标题:英利:昔日光伏老大“跑龙套”多方角力债务重组
 
相关阅读: 英利 光伏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阳光工匠光伏网】官方微信
投稿热线:0519-69813790 ;投稿邮箱:edit@21spv.com ;
投稿QQ:76093886 ;投稿微信:yggj2007
来源:新京报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图文新闻
 
热点新闻
 
 
论坛热帖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会员服务 | 企业名录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苏ICP备080056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