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关注微信
知识库 培训 招聘 项目 政策 | 推荐供应商 企业培训证书 | 系统集成/安装 光伏组件/发电板 光伏逆变器 光伏支架 光伏应用产品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市场 » 正文
 
在冰火两重天的光伏行业,做到世界第一后,他说“这不兴奋”!
日期:2017-10-24   [复制链接]
责任编辑:xiaoguang 打印收藏评论(0)[订阅到邮箱]
 编者按:没有哪个行业比太阳能光伏产业更适合用“冰火两重天”来形容,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间,这个行业就像过山车一样,“眼见楼高起,眼见楼塌了”:曾诞生了一系列明星企业,如无锡尚德、江西赛维,施正荣也因此成为全国首富,但很快整个行业遭遇冰封期,不少企业直接被腰斩,甚至直接出局。

坐落在江苏常州的天合光能成立于1997年。是国内最早成立的一批光伏企业,不仅安然度过了行业的“起起落落”,甚至发展迅速,2014年天合光能组件出货量达3.66吉瓦,居全球第一。2015年和2016年,天合光能继续领跑行业,截至2016年底,公司累计出货量达23吉瓦,排名全球第一。

这个企业为何能够完美躲过雷区成为世界第一?又为何创始人高纪凡说世界第一,他不兴奋?天合光能的3.0时代准备干什么?

以下是对话精编:

“非己之益,分寸不取”

企业发展是个马拉松,不要比拼一时之速,要有节制,不做什么往往比做什么更难。某种意义上,资源太多反而是个坏事儿,适度就行。中国很多企业都有一个毛病,过度占用了社会资源,就好像越衣食无忧的小孩儿,越容易铺张浪费。

天合在做每一个战略判断时候,都把技术性、经济型以及政策性的三种因素都分析透了,综合当前情况,再预测未来五年的机会,最后才确定哪些技术是当下要投资的,哪些技术可以先放一放。

光伏行业太跌宕起伏了,但是我相信太阳能是一种非常有潜力的资源。虽然目前太阳能在所有能源中占比很低,中国大概只有2%,全世界也不过3%到4%,这中间有多大的增长空间?!这种情况最关键的是可持续发展,一口吃成胖子熬不到最后。

对此,我有切身感受。

九十年代大部分国有企业在改制,常州有一个六千多人的自行车厂倒闭了,失业的人把工厂围了个水泄不通,当时我刚刚创业,这一幕印象非常深刻。

从那时起,我就意识到,企业不是企业家本人的,背后关系着一大堆员工以及其家庭、股东、客户等等,企业家也得为这些人负责,很多人都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

建立企业理念,也要有配套管控。2010年,太阳能产业火得一塌糊涂,很多企业就刹不住车了,疯狂扩张。当时也有很多地方政府找我们,有的甚至直接给几十个亿,三年之内不要利息。

很多人就受不了这种诱惑啊。但我当时就想,3年内不要利息,3年后还能不要,到时拿什么还钱?“非己之益,分寸不取”,就这么一个简单道理。

黄钱钱:除了抵住诱惑,不犯大错也很难。

高纪凡:也正是这种稳扎稳打,二十年来,我们做了基本准确的投资决定,行业中的很多公司在这方面可能遇到一些困难。

但这个行业的技术更新太快了,但很多人忽视了,技术研发只是创新的一部分。老实讲,中国高校以及研究机构里有大量的创新成果,但转化率百分之十几都达不到,不能产生价值的创新,有意义吗?

天合最开始就制定了三大战略“创新、品牌、全球化”,技术创新一直是我们过去二十多年的核心。技术很重要,如何把技术创新变成市场成果,才是最重要的。我对研发人员的要求是,不仅要会搞技术,还得有市场观念。比如说研发成果怎么样才能对客户有价值。

天合的研发中心不是成本中心,而是价值中心,每一个项目都是一个价值中心,当然得有一定的容错率,但所有的创新一定是以价值创造为前提,这是基本底线。

从几个古老的女性雕塑看全球化

天合光能强调全球化而不是国际化。

国际化是以自我为中心,但全球化意味着你跳出自我,立足全球的高度来看人才、资源、市场和发展,这很关键。全球化最大的忌讳就是以自我为中心。

中国历史上唐朝最繁荣,因为那是中国历史上最开放与包容的时代,所以长安才能成为世界之都。作为企业也应该如此,不能受到国界的限制,要广纳全球的人才和资金。

天合这么多年,全球化最有价值的一件事儿不是占领了多少的海外市场,而是建立了开放和凝聚性的文化,甭管哪个国家的人,很快可以来这里发展。

正是这种包容的文化,让我们能够吸引全世界的人才、市场和资本。最终能让我们在2006年在纽交所上市,业务遍及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我喜欢研究哲学。为什么两千年以前,人类的沟通非常不顺畅,很多文化却是一样的?考古学家曾经在奥地利发现了一个赤裸的丰乳肥臀的女性雕塑,后来又在全世界各个地区发现了十几个类似东西。这说明地区有差异,但人性是相通的。中国古代有一个说法叫“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这是一个很狭隘的概念,在天合,不分种姓、民族,所有人在我眼里都是一样的。平等、尊重是全球化的基础。

比如说开国际电话会议,天合有欧洲团队,美国团队,还有中国团队,时差这么大,这边是上班时间,另外一边就得深夜爬起来,怎么个开法儿?不偏不向,轮着来,虽然我们是一家中国公司。只有在每一个细节都能做到这种公平,不同的人才会感受到平等。

如何撕开经营两大核心边界

过去天合光能的创新更多基于产品,从去年开始强调要做创新生态平台。因为经过20多年的发展,新能源已经属于平价电力,很多地区太阳能发电成本比火电都便宜,未来的创新不再是简单地进行材料技术方面的创新,而是更多的要和应用场景结合起来。比如说怎么造一个光伏无人机,怎么把光伏技术应用在交通上。

因此天合提出了一个“光伏+”的概念,未来我们要从产品过渡到光伏智慧能源整体解决方案,成为能源互联网的领先企业和光伏创新平台。

人类历史目前经过了两次能源革命,第一次是从烧火时代走向了蒸汽时代,这才有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因为油气和内燃机的结合,才有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来就诞生了飞机、汽车等。

现在到了第三次能源革命,也将会产生第三次工业革命。未来以太阳能为主的清洁可再生能源将会广泛应用到各个行业,目前才相当于幼儿园阶段,距离真正灿烂夺目的创新还早着呢。

所以天合将从过去制造领先者,成为一个整体解决方案领先者,成为一个创新生态平台。

对此,我们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首先,我们一直是产品引领者,积累了非常先进的技术,并且形成了以创新引领公司发展的理念,成为了天合的基因。

天合在光伏行业里面质量是我们最重要的招牌,以家用太阳能为例,很多企业安装是没问题的,但没有能力进行系统维护,而天合在这方面有非常成熟的服务。

其次,天合从创立之初就一直强调要共创共享共赢,甭管任何创新,一直强调大家一起走。

天合的核心价值观一直在演进。2012年天合的文化第三次升级成“CORE”(Customer-Centric,Open-Mindedness,

Respect&Win/Win,Excellence–成就客户、开放心胸、尊重共赢、追求卓越),每一个字母意味着具体的行为守则。

今年,又再一次升级成“CODE”,(R换成了D,Dedication全力以赴)过去我们赢在效率高,今天天合更要强调开放(Open)。

为什么?

因为未来的创新是跨界的,需要复杂能力,就需要建立跨界的开放性机制。原来的人才是不够的,天合建立了一个创新平台,希望把世界各地顶级的专家都聚集过来,现在我们的首席科学家就是一个外国人。

当你开放心胸时候,就能吸引全世界的人才过来。太湖的水从哪儿来,东海的水从哪儿来,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全世界的水都流向太平洋,这就是生态的力量,当你虚怀若谷,你就会发现你能把各种力量都吸引过来,天合光能要做那个“太平洋”。

从边界清晰到无边界,有些高管反对得很激烈,这是一个比较痛苦的过程。就好比以前一直生活在水里,大家过得很舒服,一旦从水里走到岸上,肯定会有点难受,甚至有可能缺氧。

但过去企业是有边界的,有边界就会有很大封闭性,一旦边界被打开了,事儿就有无限延展的可能性。

必须承认,有很多互联网企业的思维走在前面,很多实体企业相对来说是滞后,应该得赶快转变思维。去年,我带领着管理团队去中欧上了平台战略的课,并且去腾讯、阿里巴巴这些企业学习。此外,天合还花了一千万建了阳光创业基金,专门为大学生教授关于太阳能的课程,计划每年培养两千人,五年准备培养一万人,希望这些人才未来能进入生态圈。

世界第一是个“圈套”

天合在某个领域可能是整合者,但在另一个角度也可能是人家的一个合作伙伴。

想要做平台,首先得站的比别人高一点,视野要更广,一方面要自己活得好,天合未来肯定会整合低端,走向高端,核心技术自己还是得掌握;另一方面,也得时刻考虑如何让别人也能活得很好,怎么避免同质化的竞争,实现合作共赢。

天合现在强调开放心胸,研发我们照干,但产能基本不扩张,而是给别人留出发展空间。

2014年、2015年我们做到了全球第一,从企业角度讲,做到了第一又如何?我问了高管们,假如到了2020年,天合的市场占有率从20%提升到25%,这仅仅是一个数量上的增长,意义真的有那么大吗?我问了高管们,他们也都觉得这个目标不兴奋。

光伏行业风风雨雨20多年,好的时候大家都赚钱,坏的时候都不赚钱,如果老是无法避免这种随波逐流的状态,企业规模再大又有什么意义?

天合一定要走一条新路出来,原来鱼在水里面随波逐流,现在我们要上岸。你看看有多少行业的领先者各领风骚两三年,最后却不行了,因为一旦跑到第一后,要么扩张,要么过度的价格竞争,这些东西一定会成为未来的包袱。

即便你是组件领域的世界第一,但是在整体解决方案里面差远了,再进到能源互联网更差远了。一条鱼在太湖里面可能是最大,但你一旦跑到东海,可能就不是了,再跑到太平洋就更不是,成为第一的时候你要做的是赶快离开这个区域,到一个更大的区域。

世界第一某种程度上其实是个“圈套”,你要走到最高处,逃离这个圈套。

所以在天合,我们已经淡化谁是第一,谁是第二的概念。

目前我们的转型效果还不错,推行了一年后,也看到了很多成果,今年整体解决方案可能占到所有营收的三分之一,但是利润可能占到一半。

明年整体解决方案的营收可能要占一半,利润可能会占到60%以上,这就是转型的力量。
原标题:在冰火两重天的光伏行业,做到世界第一后,他说“这不兴奋”!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阳光工匠光伏网】官方微信
投稿热线:0519-69813790 ;投稿邮箱:edit@21spv.com ;
投稿QQ:76093886 ;投稿微信:yggj2007
来源:正和岛《决策参考》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图文新闻
 
热点新闻
 
 
论坛热帖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会员服务 | 企业名录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苏ICP备08005685号